成都市人民检察院举行“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23-11-14 18:51:06   作者:   来源:本站来源   浏览次数:53




11月14日,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以来成都市检察机关开展数字检察工作情况。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苏云,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胡立新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发布会。

党的二十大要求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2023年6月,最高检应勇检察长在数字检察工作会议上强调,数字检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法律监督应用模型是数字检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数字检察是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定位的创新举措,按照“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工作机制,通过最大限度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

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坚持以“数字赋能监督、监督服务治理”为目标,从个案办理中归纳监督点位、提炼监督规则,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牵引带动高质效履职办案,推动超大城市诉源治理、系统治理。今年以来,成都市检察机关共构建应用类监督模型11个,模型推送监督线索1770条,根据监督推送线索成案247件。

目前,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在保护地下水资源、整治瓶装液化气行业乱象、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多个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两级院的三名检察干警在现场分别予以介绍展示。

保护地下水资源,筑牢城市水生态安全屏障

超采地下水破坏地下水资源,损害生态环境,还极易导致地面沉降、塌陷,而成都又是严重缺水型城市,违法取水给城市安全和发展带来隐患。成都市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高耗水行业违法抽取地下水用于经营较为普遍,而常规执法难以发现违法抽取行为,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基于企业理论用水量和实际支付用水量的差值判断是否违法抽取地下水这一思路,构建违法抽取地下水公益诉讼类案监督模型。模型推送企业违法抽取地下水线索82条,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62份,减少违法抽取地下水29.5万吨/年。推动水务部门印发《成都市取用水管理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并开展专项整治。模型在全省推广运用后,推送全省企业违法抽取地下水线索295条,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146件,成都、内江、宜宾等地建立水资源协作保护长效机制6项。10月16日,该模型在最高检向四级检察机关汇报展示,并获得全国竞赛一等奖。

整治瓶装液化气行业乱象,保障人民群众身边的安

瓶装液化气中掺混二甲醚,易腐蚀封密胶圈,导致漏气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检察官在个案办理过程中发现,充装企业非法掺混二甲醚较为普遍,气瓶异地充装、销售等乱象频生。燃气行业行政机关存在多头监管、衔接不畅等问题,安全生产隐患一直存在。为推动瓶装液化气行业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成都市检察机关构建瓶装液化气行业安全生产类案监督模型。成都市人民检察院以“瓶装液化气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模型”应用为突破口,先后对成都市27家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监督线索22条,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7件,模型升级迭代后拓展到全省应用,根据模型推送线索刑事立案9件23人,办理公益诉讼61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59份。四川省检察院会同省公安厅、应急厅、住建厅等部署“大数据赋能瓶装液化石油气专项整治”活动,推动全省液化气安全生产全链条治理。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护航下一代健康成长

检察官在办理一起个案中发现,由于父母离异,未成年人被拖欠抚养费,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检察官进一步了解到,被执行人有财产却拒不支付抚养费的情况不仅仅是个例。成都市人民检察院调取法院、人社局、税务局等部门相关数据,构建未成年人抚养费执行活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成都市检察机关运用该监督模型发现,成都市两级法院未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线索197条,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线索65条。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向全市两级法院提出检察建议39件,法院采纳检察建议后恢复执行案件45件,为30名未成年人追回抚养费。双流区检察院联合法院、人社局建立了抚养费纠纷案件被执行人社保查询制度,让法院能够常态化查询被执行人的社保缴纳情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当前成都市检察机关还有多个监督模型正在推广应用中,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在释放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上布局落子,推动数字检察发展新生态向更高形态演进,激发数字检察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增强数字赋能对法律监督效能的倍增、叠加、放大效用,牵引带动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成都现代化建设。


0

0